□ 本報記者 趙晨熙
“一老一小”一頭連著“夕陽”,一頭連著“朝陽”,既是事關千家萬戶的“關鍵小事”,更是事關國家發(fā)展的“民生大事”。
在西藏自治區(qū),民生改善始終是發(fā)展的關鍵命題。7月17日,《法治日報》記者跟隨“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”集中采訪活動團一行來到拉薩市曲水縣三有村幸福驛站,在這座融合了藏式風情與現代功能的建筑內看到了雪域高原上“老有頤養(yǎng)、幼有善育”的生動實踐。
老人兒童幸福港灣
“老有所依、老有所養(yǎng)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安”“幼有所育、幼有優(yōu)育、幼有善育”……剛踏進幸福驛站這棟二層小樓,記者便被墻上各類關愛“一老一小”的醒目標語所吸引,它們無不在彰顯著這里就是老人和兒童的幸福港灣。
溫暖的陽光透過二層的落地窗灑進大廳內,大廳中擺放著郁郁蔥蔥的花草,藤椅錯落其間,幾名老人正坐在椅子上邊喝茶邊聊天,不時有幾名孩童從身旁跑過,老人們回以慈祥的微笑。
在幸福驛站的健身活動室內,一名70多歲的藏族老人正通過屏幕熟練地操作著一臺多功能按摩椅,不多時,伴隨啟動聲響起,老人開始了今天的按摩理療。她告訴記者,因為自己的腿腳不好,平時無法長時間走動,因此每天早上都會來這里用按摩椅按摩放松,腿部會非常舒服。
在和老人交談期間,隔壁的兒童活動室內頻頻傳出笑聲,走近一看,3名兒童正站在五顏六色的海洋球池里,拿起海洋球投向不遠處的小籃筐,每每有人投進,孩子們都會發(fā)出一陣歡呼,笑意在臉上蕩漾。在海洋球池旁,還有擺放大量兒童讀物的閱讀角和用來教孩子們學習寫字的黑板。
下轉第二版
上接第一版
這些場景就是幸福驛站的日常,在這里,老人可以悠閑自在地頤養(yǎng)天年,孩童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嬉笑。
三有村黨支部書記桑珠曲培向記者介紹,幸福驛站的雛形始于村里2020年開設的養(yǎng)老驛站,為進一步發(fā)揮驛站養(yǎng)老、托幼、康養(yǎng)的作用,2023年在江蘇省援藏資金的支持下,三有村對養(yǎng)老驛站進行了改擴建,如今內設保健室、藥品庫、兒童托幼中心、老年活動中心等功能房,通過將養(yǎng)老設施與育幼設施緊鄰設置,形成了集養(yǎng)老和托幼于一體的養(yǎng)老護幼模式,讓“老幼共融”場景在這里得到了生動詮釋。
重視法治宣傳教育
走訪中,記者在幸福驛站墻上懸掛的活動簡報欄中看到,為提升村民健康意識,普及科學養(yǎng)生知識,三有村近日邀請了當地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務協(xié)會的專業(yè)團隊走進幸福驛站,結合常見的健康問題,為村民開展了一場貼近生活的健康講座。
桑珠曲培告訴記者,現在幸福驛站每天都有村醫(yī)準時為老人測量血壓,詢問身體健康狀況并做好登記,村里也會定期開展衛(wèi)生健康講座,讓村民重視自身健康,并了解一些兒童疾病、老年疾病的初期癥狀、病后養(yǎng)護等知識,做好相應預防、康復工作。
除了日常幫扶照料外,三有村經常依托幸福驛站開展多種類、不同主題的宣傳活動,注重提升村民的綜合素養(yǎng)。其中,普法宣傳教育就是重點之一。
桑珠曲培介紹,當前國家涉及“一老一小”的相關法律有很多,包括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、未成年人保護法、反家庭暴力法等,村里會定期在幸福驛站組織開展特色法治講座,在國家憲法日、民法典宣傳月等特殊時間節(jié)點,還會舉行專項法律講座,在全村形成“尊法、學法、守法、用法”的氛圍。在普法的同時,還會向村民宣講國家出臺的相關民族政策等,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和民族團結意識。
為了便于各群體學習理解,法治宣傳教育也有所側重。比如,考慮到老年人群體容易遭受詐騙等不法侵害,村里會定期邀請法律專業(yè)人士開展專項講座,通過真實案例為老年人講解如何防范詐騙、受侵害后如何維權等實用法律知識,幫助老人守好“錢袋子”。針對兒童的法治教育,則偏重于在游戲中讓他們學習交通安全、校園欺凌防范等知識。驛站還會定期發(fā)放圖文并茂的普法漫畫或手冊,方便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翻閱學習。
桑珠曲培笑著告訴記者,各類宣傳活動也讓一些老人有了“發(fā)揮余熱”的念頭,他們自發(fā)當起了“宣講員”,結合自身經歷,通過講好新舊西藏對比等故事,引導年輕人向上向善,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
創(chuàng)新模式拓展內容
目前,幸福驛站內共接收老人21名,來自19個家庭;寒暑假期間無人照顧的孩子,也都可以送到驛站來,在這里玩耍、學習。
在桑珠曲培看來,這一“老幼共融”的養(yǎng)護模式不僅能夠確保老人和孩子得到專業(yè)照護,也可以讓村里的年輕人安心外出務工養(yǎng)家,既能體現出良好的社會效益,也能發(fā)揮出可觀的經濟效益。
近年來,國家高度重視養(yǎng)老托育服務業(yè)發(fā)展,對“一老一小”相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這也讓桑珠曲培深刻意識到,盡管三有村幸福驛站養(yǎng)老托育一體化服務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在后續(xù)發(fā)展中仍然有很多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地方。
談及今后發(fā)展,他認為進一步增加養(yǎng)老托育專業(yè)人員數量是當務之急。下一步,三有村將探索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等方式,盡快補充專業(yè)人員數量,創(chuàng)新服務模式,拓展服務內容,為老年人和兒童提供更多優(yōu)質、貼心的服務,用心用情用力繪就老有所養(yǎng)、幼有所育、民有所樂的幸福鄉(xiāng)村新畫卷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-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鄂B2-20231273 -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鄂)字第00011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706144 -
互聯(lián)網出版許可證 (鄂)字3號 -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鄂ICP備 13000573號-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
版權為 荊楚網 www.utongku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